6月2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转化中心、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小组陆琰君教授和美国UCSD的Miles
Wilkinso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陆琰君教授的学生陆经纬,苏方和Plank
Terra-Daw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The nonsense-mediated RNA
decay pathway is disrupted in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s”。该论文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技术首次揭示了肺假瘤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的机理。该论文该研究团队继2014年在《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论文后又一重要成果,该成果也是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倡导的现代转化医学新模式下的重大创新成果,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 瞄准临床医学领域疾病生成的关键科学问题,首次揭示了肺假瘤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的机理。为揭开这个疾病的病理生理的关键以及最终拿到治疗这个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图解:肺假瘤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的机理
本研究得到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扬帆计划和第十人民医院启动基金的资助。
文章全文链接:http://www.jci.org/articles/view/8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