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智教融合,育才创新 | 2024东方医学教育论坛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4-12-17 22:08:26 点击次数:

12月15日,在教育部和上海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主办,同济大学医学院承办,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协办的东方医学教育论坛暨2024年医学教育专科分会年会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新大楼25楼学术会议中心圆满举办!

大会开幕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院士作开幕式致辞,他强调了同济大学一直将医学学科视为大学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同济大学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并拥有12家附属医院。同济医学坚守“临床为本,人才为先,学科至上”的发展理念,采取学科交叉与转化医学的战略方针,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契机,不断强化具有“同济特色”的医学品牌。学校已在医学与生命科学的融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转化医学的战略推进、探索医学人才培养新机制以及“人工智能+医学”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他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达了美好祝愿,并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

上海科协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邬惊雷会长在讲话中提出,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相关学科知识的快速迭代与交叉融合,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今日教育模式对于未来医学教育发展方向、推动上海医学教育保持领先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市医学会不仅是医生的学术之家,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更是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枢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在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她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发挥好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赋能医学教育的改革创新,推动医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抓住的重大机遇。她提出了五点思考:第一,变革教育理念,高度重视数智化给医学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影响;第二,积极探索实践,推进人工智能与医学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第三,加快基础建设,加强条件支撑保障;第四,重视新问题、新挑战,发展有温度的、规范的智能教育;第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智能医学教育发展。我们要紧紧抓住数智时代的新机遇,为人工赋能医学教育改革创新,赋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大会的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主委、复旦大学克卿书院院长汪玲教授主持。她表示,期待本届论坛能够为所有与会者提供一个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使大家有机会深入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分享临床经验,探讨教育创新,以及启发数智思路。

主旨报告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从弱到强的路径探索:从计算智能向认知智能的跨越》的主旨报告,以其计算机大数据领域专业背景和教育工作者视角,剖析了大模型本质,指出当前大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他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条核心路径——基于数据驱动的大模型、“知识引导+数据驱动”的大数据知识工程、引入人脑记忆机理的创新路径。他特别强调,引入人脑记忆机理这一路径有望突破大模型的现有局限,为创建全新的机器智能模型开辟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在题为《我国医学教育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的主旨发言中,对包括培养医生的专业设置、医学的基础学科、医学的教育层级定位、医学教学方法、医学生实习、住培专培与职业学位并轨、住培与专培医师待遇及医生的职业前景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作了题为《融合创新,共建共享—数智赋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南京医科大学在建设数字化教学基础设施、在线学习社区、数智化教学资源、开发医学教育AI项目、提升数字管理效能等方面开展的改革实践,并立足未来数智赋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就强化数字化资源开发建设主动性、完善多元协同数字素养培育机制、建立大数据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强化教育数字化标杆项目打造等问题提出了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勇慧进行了题为《数智化赋能胜任力导向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变革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从学校管理角度,需要整合数智化管理平台,优化管理流程与制度;从教育教学角度,需要完善数智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从学科交叉角度,搭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平台,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上,需要加强教师数智化素养培训,引进和培育数智化人才;临床实践中,构建数智化临床模拟教学环境,推进临床实践与新技术的融合;建立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数智化科研创新平台。

第一环节的主旨报告由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候任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邵莉主持。

主旨报告二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维民在题为《第四代医学教育与AI赋能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中,围绕全球医学教育的历史演变与第四代医学教育的提出背景、核心特征与解析、改革挑战、应对策略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全面思考,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他强调,主动接纳与积极应对第四代医学教育是新时代医学教育实施的应有逻辑。

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陈翔作了题为《知行合一 卓越医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借助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为契机,依托中南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积极推进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坚持把“知行合一”贯穿于卓越医生培养全过程,提出了“职业精神与临床实践能力双螺旋深度融合教育”的育人理念,一体化改革重塑培养理念、培养体系和培养路径。

第二环节的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唐红梅主持。

专家讨论

在专家讨论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马超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教授、中山大学王淑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邵莉教授、复旦大学吴静燕教授、浙江大学应颂敏教授、四川大学卿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舒晓刚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郑加麟教授围绕AI赋能医学教育 / 教师数字素养培养行动计划 / 胜任力导向医学人才培养及综合评价等问题展开精彩的讨论,深入剖析了以人工智能推进拔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碰撞出思想火花。

本环节由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董良广进行了题为《数字出版赋能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就数字化教材的理念、建设基础、建设过程、教材与资源的关系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向与会者展示了数字化手段推动教材建设的具体措施,展现了数字化手段在作为教育关键要素与知识核心载体的教材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应颂敏作了题为《智教革新,育才新路——AI赋能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性技术正为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医学教育,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医学教育平台“启真智医”。他表示,希望携手同行,推动产出更多重大原创性医学科技创新成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院长王淑珍进行了题为《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中山实践与探索》的主旨报告。中山大学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通过一系列优化改革措施,包括凝练学科方向、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紧密连接以及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等,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她特别强调,基础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已启动联合培养医师工程师项目,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此外,中山大学积极建设未来医学创新中心,以医防融合的模式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这标志着学校在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医学教学部部长兼教务处副处长卿平在主旨报告《数智赋能医学人才培养:川大华西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积极探索数智赋能医学教育改革的“SMART模式”,加强校内跨部门以及校企协同共建机制,开展“医学+”多学科合作与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未来医学学习资源建设,以AI助教加强医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系统化构建了“大川大爱(SCUAI)”智慧医学实践能力教学平台,获评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学校将加快数智化医学教育从“转化”到“转型”,并迈入“智慧阶段”,为未来智慧医疗培养创新人才。

第三环节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杨文卓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四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医学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主旨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和改革措施。吴凡教授强调,为了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致力于设置交叉学科,促进医科、理工科、人文社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深化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学院将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支持八年制医学专业毕业生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深化临床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并扩大学术型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同时,开展医师科学家培养改革试点,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钮晓音教授所作的题为《AI赋能医学教育的交医探索》的主旨报告,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医学教育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他指出,国际医学院校在AI应用方面的诸多卓越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发。面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号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致力于探索“AI+医学教育”的新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及教育教学的质量。他进一步强调,AI赋能医学教育不仅是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更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一环。通过这些创新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医疗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许家佗作了题为《数智赋能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发展》的主旨报告,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并指出这是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将采取有力措施扩展医学教育资源、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及发展新式学习模式。他强调了数智技术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推动中医药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发展。通过这些措施,上海中医药大学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中医药人才,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做出贡献。


海军军医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孙亚林在题为《数智赋能卓越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的主旨报告中,深入剖析了智能化科技创新对战场救护发展的驱动作用,以及智能化战争形态对卫勤保障带来的新变革。这些变化对军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未来的需求,不仅需要增强信息素养,更要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强调,为适应新要求,必须优化课程体系,夯实数智基础素质;同时,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将实践训练融入教学中,以强化军医高阶能力的培养。

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唐红梅教授所作的题为《基于“新医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的实践探索》的主旨报告中,深入分析了当前教育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她强调,必须增强教师的数字意识和认同感,通过系统学习和定制化培训,提升教师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推进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强化教师的数字社会责任和伦理意识,构建协同培养与评价机制,以促进教师的持续自我反思与能力提升。同时,提出了探索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师个性化发展道路,旨在激发教师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以适应“新医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四环节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同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章小清教授主持。

闭幕式

同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章小清教授作闭幕式致辞。本届论坛以“数智化赋能胜任力导向医学人才培养展”为主题,汇聚了全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精英,共同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AI赋能医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共同见证了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衷心感谢各位线上线下同仁的参与,希望将本次论坛的成果和精神带回工作岗位,继续在医学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届论坛以“数智赋能胜任力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为主题,汇聚全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精英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AI赋能医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分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探讨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彰显”创新、融合、发展”的时代主调。上海及全国各地医学院校逾三百人线下参加会议,近万观众观看直播,共同见证了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医学教育大会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凝聚智慧、碰撞思想、谋求发展、达成共识的平台,有望对未来数智技术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产生深刻影响。


Copyright  2017 同济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