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同济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陈翠萍副院长牵头,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学系深度合作,联合举办“产科重症专科护理培训课程”。本次培训以提升产科重症护理水平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与创新教学模式,为学员们提供前沿理论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内容。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江会、刘莹、姚晓、施伟慧、王文静五位老师参加此次培训。大家纷纷表示,课程内容实用、教学方法新颖,极大地提升了她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教学及临床护理工作注入了新动能。
课程内容丰富系统,理论与实践并重
本次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产科重症的病理生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救护理技术等多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前沿,系统性强,实用价值高。课程特别设置了羊水栓塞、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等危重疾病的专项护理模块,不仅深入讲解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还重点强调了早期识别、紧急处理和后续护理的关键要点。“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产科重症护理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危重病情的早期识别和应急处理方面,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一位学员在课程结束后表示。
教学模式:多元互动激活学习动能
培训采用线上教学模式,线上平台整合视频讲座、互动案例库、实时答疑等资源,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便于学员理解和记忆。授课教师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和护理教育专家组成,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引导学员在案例分析中提升临床决策能力。特别设立的师生微信交流群成为知识共享的“第二课堂”,学员们可随时与教师探讨疑难病例,跨院区分享护理经验。“有一次深夜在群里讨论产后出血的输血管理方案,老师们即时回应,这种‘云端会诊’模式让我受益匪浅。学习平台功能强大,操作便捷,课程资源丰富,包括教学课件、案例分析、操作视频等,方便我们随时查阅和复习。”一位学员对学习平台的实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多学科合作成亮点
产科重症护理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紧密协作,本次培训特别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与来自产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影像科等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的交流,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危重孕产妇护理中的关键作用。“在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过程中,单靠一个科室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多学科团队的紧密配合。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明确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其他科室的同事沟通与合作。”一位学员分享道。
本次培训不仅是同济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步骤,也是产科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学系的深度合作,护理学院借助国际领先的护理教育资源,推动学科建设和护理教育质量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