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中国医学论坛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评选”活动成功闭幕。在经过研究汇总、候选研究公示、评委专家组和网络投票等过程后,由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肺部肿瘤研究所所长、2014年上海市领军人才周彩存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牵头开展的BEYOND研究成功入选“201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十大进展”。
BEYOND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证实了贝伐珠单抗在中国晚期或复发的非鳞癌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地位,且在具有EGFR突变的人群具有更大的优势。BEYOND研究首次证实了贝伐珠单抗在中国NSCLC患者中的疗效。其主要研究结果发表在被称为临床肿瘤学“圣经”的《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2015 SCI影响因子:18.428) 。
研究简介:不同人种对同一种治疗可能存在疗效差异,为明确一线贝伐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对于中国患者的疗效,周彩存教授等进行了一项临床Ⅲ期BEYOND研究。研究纳入276例晚期或复发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并在卡铂/紫杉醇(CP)治疗基础上随机给予贝伐珠单抗(B+CP)或安慰剂(PI+CP)治疗。结果显示,B+CP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为9.2个月,PI+CP组PFS期为6.5个月(P<0 .001);b+cp组患者的总生存(OS)期为24.3个月,PI+CP组OS期为17.7个月(P=0.015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患者中,B+CP组患者的中位PFS期为12.4个月,PI+CP组中位PFS期为7.9个月;EGFR野生型患者中,B+CP组患者的中位PFS期为8.3个月,PI+CP组中位PFS期为5.6个月;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研究显示,对于中国患者,在卡铂/紫杉醇基础上添加贝伐珠单抗治疗耐受性良好,并可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生存获益。
周彩存教授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研究。2011年周教授牵头的OPTIMAL研究在国际上第一次证实了对于EGFR突变肺癌患者厄洛替尼单药优于传统化疗,其主要临床数据被国际权威肿瘤杂志《Lancet Oncology》收录。这是中国肺癌领域专家临床研究成果首次被该杂志刊登,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专家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肺癌临床研究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已获得2013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2014年华夏科技一等奖。目前周教授牵头的另外几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上海市肺科医院顺利开展,我们期待这些临床研究的结果,以进一步明确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向治疗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