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快来围观~这些“卓越”的研究生导学团队——核医学卓越研究团队

发布时间:2020-12-22 18:50:29 点击次数:


团队名称:核医学卓越研究团队


主导师姓名:吕中伟

其他导师:余飞 、马超 、李丹

导师人数:4   研究生人数:18


吕中伟教授领导,主要从事核医学分子影像探针研发、多模态显像、甲状腺癌分子机制研究、甲状腺癌放射性碘耐受机制、甲状腺疾病肠道菌群、核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以及核素治疗临床研究。该团队是一个老中青三代并存并重的科研教学梯队:6070后导师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80后硕士生导师着重激发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在新兴领域(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肠道微生物研究)取得成果;90后研究生善于思考、各有所长,在完善的团队平台中成长成果不断。在如此开放、包容、团结、致知的团队氛围中,老中青三代师生间不断产生思想交锋、碰撞出新的火花,形成了一个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导学团队。


导师介绍

吕中伟教授是同济大学临床核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从事临床工作29年,重点专业领域为肿瘤和甲状腺疾病的靶向治疗,擅长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从事分化型甲状腺癌癌细胞失分化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分子靶向诊疗技术的医学转化研究;多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对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剂量计算研究。近年来负责主持各类科研和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26篇(SCI收录60余篇);201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余飞教授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临床核医学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上海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核学会核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副主委。主要从事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和小分子蛋白核素标记创新应用研究,重点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关键分子调控机制、新型小分子多肽合成及α核素标记小分子多肽介导的非小细胞肺癌瘤内转导基因治疗。

马超教授是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上海市核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专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实验学组副组长。主要从事甲状腺癌、核素靶向治疗和骨关节病同位素靶向诊疗的研究。

李丹副教授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科研副主任上海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目前主要从事核医学科临床、科研、教学活动,全权负责同济大学MBBS班英文教学工作。


团队建设

吕中伟教授自2004年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秉持厚德载物,为人师表,作风正派的基本原则,对研究生的教育采取开放式的培养模式,尤其注重科研思维的和人文品德的培养,在他的导学团队里,学生之间团结互助,良性竞争,集体氛围良好。吕中伟导师最早的学生目前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中担任中层干部,其中就包括本团队的余飞老师和李丹老师。整个团队形成了老中青的科研和教学梯队,开放、包容、上进、团结、致知。

整个团队管理制度非常规范健全。除了日常的学习、科研,还对研究生遇到的生活中的困难给予帮助。每年举办一次春游和秋游的团建活动,每年春节会安排研究生一起在科室包饺子、写对联等文化节活动。团队成员之间凝聚力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科学研究

同济大学医学院核医学卓越研究团队吕中伟教授团队一直把培养高标准、严要求、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作为团队工作重心,整个导学团队最注重的就是学风建设和学术诚信,潜心治学。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如下:

1)主要针对甲状腺癌从基础、应用基础、临床、康复进行系列研究。成果包括:首次发现淀粉样前体样蛋白2(APLP2)能够通过JNK的磷酸化激活信号传导,触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表达以促进甲状腺细胞迁移;国际首次发现8个靶基因,可作为甲癌体液/组织诊断新靶点及潜在治疗新靶标;国际首次发现7个靶基因可作为甲状腺癌转移的潜在标志物,可作为甲状腺癌临床转移诊断新靶标;首次创建中国人群BRAFV600E 突变图谱、BRAFV600E TERT突变与转移规律,填补中国研究空白,指导精准治疗,多国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6个国家,26中心,6282例)。

2)分子靶向诊疗技术的医学转化研究。主要成果包括:首次研发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分子探针,实现生物可降解性;特定靶点核素化合物安全转化,推动分子核医学发展;实现了靶病灶中心和边缘组织核射线吸收剂量准确计算,为分子靶向药物提供可量化和安全保证;成果45家医院应用。


全面培养

吕中伟教授重视对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一周一次召开阅读文献及科研进度汇报会议,统筹安排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团队中招收了第一批从美国到中国的Russell博士后,Russell博士后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影像学专业,于2017年来到中国,师从吕中伟教授开展科研工作。自2013年起,科室组建了MBBS双语教学团队,由李丹老师全权负责同济大学医学院MBBS核医学授课工作,并负责所有外国留学生在科室的实习培训。

吕中伟教授非常鼓励和指导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拓展研究生的择业视野,团队学生与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项目,深入到基层,建立远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除了对团队中的中青年研究生进行全面培养外,吕中伟教授更着重培养90后的青年研究生,鼓励学生积极开拓创新、展示自我风采。20195月,研究生乔婷婷参与的科研项目入选2019年中华核医学年会和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国际学术研讨会。


Copyright  2017 同济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