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快来围观~这些“卓越”的研究生导学团队——同济血液团队

发布时间:2021-01-14 21:08:59 点击次数:

同济血液团队由梁爱斌教授领衔,主要从事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团队现有导师6名,博士生14名,硕士生6名。团队在学科带头人梁爱斌教授的带领下,参与多项同济大学层面的多项教改项目。团队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同济大学年度优秀毕业生优秀博士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等荣誉。团队导师和研究生参与撰写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申请,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国家863项目、上海市科委、卫健委及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重点研发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的立项资助;相关研究成果获评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导师情况

梁爱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临床肿瘤和生物治疗中心主任,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候任主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全国常委,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候任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上海市血液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学分会及上海市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常务委员,而且在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医师协会等多个协会担任委员。担任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医师协会杂志、上海医学杂志和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ournal ofHematology and Oncology》、《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Annual of Biology》、《VeterinaryResearch Communications》 特约审稿人。梁爱斌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迄今为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中美重大合作项目7项(重点项目2项),主持上海市科委及卫计委重点项目5项,参与国家高科技专题“863”项目1项和国家重大基础课题“973”项目2项,累计获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获批国家专利12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在《Cell》、《Blood》、《Leukemia》、《Naturecommunications》、《Cancer Research》、《Haematologica》和《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Oncology》等期刊均有论文发表,参编血液学著作3部。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20Saint-Antoine-EBMT青年领袖;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2019年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模范院长;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2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科技启明星银蛇奖二等奖及曙光学者等多项荣誉及人才计划。

李少光教授于1983获中国医科大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美国杜兰大学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之后至2001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受聘于Jackson Lab任助理教授,2007年晋升副教授。2008年至今就职于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现任教授。2012年起兼任同济大学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讲座研究员,任职期间获得Irving A. Hansen FoundationThe V Foundationfor Cancer Research ScholarLinda Tallen and David PaulKane FoundationLeukemia & lymphoma Society ScholarAward奖项,并担任AACRASHAAAS等著名学术组织兼职。近年来,李少光教授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承担NIH、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近10项。李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原癌基因BCR-ABL诱导的慢性髓细胞样白血病(CML)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关键性的信号转导因子在白血病干细胞中的功能调控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安全有效的治愈白血病的方法,这对实际临床工作将产生重要深远意义。

高正良教授从事发育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研究近20年,2012年回国建立了同济大学干细胞和系统生物学实验室,在神经再生和表观遗传调控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工作,包括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NeuroscienceJ Neuroscience的封面文章,成为高引用和高影响力的工作,吸引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应邀在重要国际和国内学会包括国际神经生物学会、超人干细胞学会、中国发育生物学会和中国神经生物学会年会做分会和大会报告,是国际神经生物学会、癌症学会和干细胞学会会员,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治疗与应用研究分会理事和科普委员会主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留美期间荣获多项美国国家级基金资助和青年学者奖项;回国以来承担了973项目,中英合作项目,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年平均经费在200万元以上。

傅建非副教授为上海市同济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18年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亚专科负责人。现为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血液医学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2014-2016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进修骨髓衰竭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多篇SCI论文,承担MBBS5年制及8年制本科生的理论课教学任务。

李萍副教授为上海市同济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名古屋大学医学博士、日本爱知省肿瘤医院博士后。她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会青年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血液学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近5年主要从事淋系肿瘤诊疗及CART免疫治疗。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参国家级项目及上海科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和核心杂志论文10余篇。

修冰副教授任血液科副主任医师,为2018年同济医院杰出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淋巴瘤MDT负责人。现为中国抗癌协会血液学转化医学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血液学组秘书,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血液学组青年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淋巴瘤及骨髓瘤学组成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科普和人文专业委员会会员。20112012-2014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至美国mayo clinic 进修淋巴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迄今为止,修冰副教授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编著论著1部。修冰副教授熟练掌握血液科白血病、淋巴瘤等肿瘤的诊治技术,掌握化疗、免疫治疗为一体的血液肿瘤综合治疗策略并负责淋巴瘤的MDT工作。


团队建设

梁爱斌教授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自己和整个团队。两周一次的组会令团队成员收益颇丰,团队导师对每一次研讨、每一份材料、每一个实验都认真负责,激发创新思维,开阔科学视野,对结果阐释、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研究总结、项目结题、成果报奖等科研所涉的各个环节都了熟于心。经过一次又一次内容丰富多彩的研讨会,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梁爱斌教授团队培养的多名研究生毕业后已成为所在科室的中层骨干,在科研上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的资助,入选了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等人才计划,荣获了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2018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优秀导师的称号。

同济血液团队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敢打硬仗的团队。科研工作中团队分工明确,从小组到成员,工作到人、任务到人,确保各项科研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每个人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内容,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充满活力和热情投入科研,每一名组员都把课题组当成是家一样,快乐好事大家分享,有事大家齐上,有困难大家想办法。团队成员披荆斩棘,收获成长,品尝成功,而导师们作为团队的支撑与旗帜,带领团队始终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为在今后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学生培养

在教学上,同济血液团队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紧跟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学位类型的研究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临床学位的研究生教,导学团队突出临床专业学位的教学特点。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梁爱斌教授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教学趋势为主体,主导OBE《血液》模块课程、基于E-learning模式的临床血液学教学探索和实践,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整合形成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体系,对整个学科体系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进行必要的归并、整理、补充、调整,使教学内容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按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针对科研为主的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则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掌握合理的科研方法,锻炼坚韧的科研精神。教学方法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从科研组会讨论,科研互帮结对、老带新等多种形式进行教授。

同济血液团队执行分级管理制度,学校、院系和学科三个管理级别相互配合,共同负责研究生管理。执行分层指导制度,学校、院系、学科及导师四个层级共同指导,同时在学生团队中设立大组长、小组长,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实验室团队建设上,梁爱斌教授、李少光教授、高正良教授、傅建非教授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性血液肿瘤方面,带领团队在基础研究赫尔临床研究上开展了大量工作;梁爱斌教授、李萍副教授和修冰副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研究生李冰、卢金渊、吕丽欣、徐洋洋,在国内率先开展CAR-T移植技术,目前累计治疗100余例,该技术涉及CD19+难治复发白血病、CD19+淋巴瘤,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基础研究方面,研究生田晓雪、李政、王方策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细胞实验、动物造模等多个层面对白血病干细胞DNA损伤反应机制研究做出了大量工作。

在平时的实验室管理中,同济血液团队不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训练及提高,也注重其心理健康及不良情绪的引导和宣泄。

医学生自身的品德素质则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同济血液团队尤其重视思政课程的强化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思想政治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梁爱斌教授是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领导的导学团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第一位。团队在校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泰禾奖学金评选活动中获得笃志践行奖。毕业的研究生现已成为多家医院的科室的中坚力量,其中毕业生修冰副主任医师也已成长为副教授,也开始了教书育人,并获得多项教学荣誉。毕业生修冰、陆惠娜、李冰积极投身新冠抗疫,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


Copyright  2017 同济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