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同济大学医学院举办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

发布时间:2022-08-17 22:12:10 点击次数:

聚焦催化医学,夯实前沿基地

搭建交叉平台,学科协同创新


8月5日,同济大学医学院举办“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处长许开宇,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裴钢院士、林国强院士、康乐院士、张洪杰院士、谭蔚泓院士、陈子江院士、樊春海院士、马光辉院士及同济大学常务副书记冯身洪,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院士,同济大学科管部部长冯世进、副部长杨华,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同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军,同济大学医学院施剑林院士及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骨干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林国强院士主持。

会议开始,童小华副校长对与会领导和专家进行了介绍,并代表同济大学对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71856

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主持会议


陈义汉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由同济大学领导与管理,同济大学医学院负责建设及运行,主要依托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和药学等学科开展工作,并对基地发展提出“做有意义的研究、做同济医科的引领者”的要求和期许。

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致辞


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在致辞中介绍了同济医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同济医学雄厚的师资队伍,以生命科学、工科及理科院系的合作更彰显同济医学人才培养的特色。冯书记代表学校党委表达了对同济医学及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支持,并真诚希望同济医学发展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14895

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致辞


许开宇处长在讲话中代表上海市教委表达对基地发展的支持,许处长从国家“十四五”期间面临的科研挑战出发,对标教育部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的要求,描绘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研究方面的科研布局,同时强调通过基地平台科研转化,聚焦临床重点难点攻关领域,潜心钻研驱动创新突破。


15A18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许开宇处长指导工作


郑加麟院长首先全面介绍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发展规划及5大核心建设领域,接着重点说明了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背景、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等,擘画了沪西医学园区的整体建设规划及催化医学科教研平台建设进展。希望通过搭建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以重大疾病需求为导向,服务健康中国,健康上海。

14440

同济大学医学院郑加麟院长介绍基地情况


施剑林院士对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汇报总结,报告中施院士介绍了纳米催化医学的概念、主要策略以及纳米催化医学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房颤三大疾病中的研究方向与进展,并汇报了队伍建设进度及后续拟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

1F8F4

同济大学施剑林院士汇报基地工作


随后,学术委员会专家对基地研究工作进行指导:
裴钢院士肯定了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并对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议:强化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内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提倡各学术委员团队与基地的合作,具体化推进;重视催化诊疗研究方向,“查打”一体化,解决医学第一线的问题。
陈子江院士结合临床现状对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重视催化医学研究项目的落地,服务临床;基于目前基地的研究,联合更多专家开拓临床试验。
张洪杰院士对目前催化医学多交叉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提出了思考,并对基地的研究提出期许,在上海市教委和同济大学的支持下,进行多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切实地解决肿瘤等疾病的临床瓶颈问题。
谭蔚泓院士讲述了自身和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的渊源,并提出对基地发展的想法:鼓励催化医学的多交叉研究建设,多做0到1的突破,形成同济医学在科研方面的学术高地;重视催化医学概念的提升和拓展;有组织的攻关式研发,选择几个重点领域,做出催化医学更好的成绩。
樊春海院士结合近期催化医学药物在临床上进展,表达了催化医学基地建设的肯定。同时也提出要加强上海交大转化医学院与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的研究合作和互动。
康乐院士肯定了催化医学的发展和同济大学医学的建设。康院士从近几十年来诺贝尔奖的授予分析了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趋势,提出重视物理学科与生命医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同时,还应关注催化医学研究过程中引起的物理反应,重视物理研究的作用。康院士以自身近期的研究举例,谈及微塑料纳米颗粒的生物医学效应,联想催化医学的生物医学效应及其未来研究方向。
马光辉院士根据在临床方面的合作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首先建议从医学的需求出发,针对临床某些疾病的诊疗难点来确定研究方向,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加强部署;每种肿瘤的特性不同,要关注特定肿瘤类型与催化医学结合的可能性,重点就一到两种肿瘤攻坚并突破;探寻手术后催化治疗和化疗相比的优势;建议可以探索催化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

学术委员会专家指导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工作(每行从左到右依次为:裴钢院士、陈义汉院士、张洪杰院士、谭蔚泓院士、樊春海院士、陈子江院士、康乐院士、会议室会场、马光辉院士)


在下一环节的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青年论坛上,同济大学医学院张兵波教授作题为“仿生型催化诊疗”的学术汇报,霍敏锋研究员作题为“纳米催化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的学术汇报,夏骁寰研究员作题为“神经炎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的学术汇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解端阳研究员作题为“递质系统与房颤干预”的学术汇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金佳丽副研究员作题为“靶向肿瘤营养代谢物感应的协同增敏纳米催化医学研究”的学术汇报,与会专家与各位青年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前沿科学研究基地青年汇报研究工作(从左到右依次为:张兵波教授、霍敏锋研究员、夏骁寰研究员、解端阳研究员、金佳丽副研究员)


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国强院士对本次会议及青年论坛总结。林国强院士首先总结了上海市教委和学校领导对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指导和发展建议,再次强调基础医学研究在社会面的应用,以及不以论文为导向做创新研究的指导思想。同时,林国强院士也提出自身对基地发展的建议:强调研究项目要具有挑战性,要与临床紧密对接;通过化学、生物学及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寻求研究突破;重视基础研究,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寻求研究的“落地”;在众多研究工作中,抓住一两个点进行突破,形成同济医学的学术研究特点。

1D2B1

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国强院士总结、指导工作


基地未来将秉承本次会议中专家的核心指示,以价值、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聚焦医学研究重点领域,全身心投入以寻求0到1的突破;强化催化医学与其他医学科研究领域内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催化医学的多交叉研究建设,重视催化医学研究的拓展和提升;基地科研工作要与临床紧密对接,重视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服务临床,力争将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医学教育培训的高地,医学科学创新的高地,医工交叉创新高地,区域融合产学研转化高地。

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主任郑加麟院长、首席科学家施剑林院士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童小华副校长为学术委员会的各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国强院士宣布会议结束。


1D031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上海市催化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学术委员会名录


姓名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裴钢

院士/教授

同济大学

林国强

院士/研究员/学委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侯凡凡

院士/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

康乐

院士/教授

河北大学

张洪杰

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谭蔚泓

院士/教授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子医学研究院

陈义汉

院士/教授

同济大学

岳建民

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陈子江

院士/教授

山东大学

施剑林

院士/教授

同济大学

樊春海

院士/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光辉

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郑加麟

教授

同济大学

李亚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Copyright  2017 同济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