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校董校友调研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共话同医文化建设与传承创新

发布时间:2022-11-16 16:04:03 点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整体规划下,践行“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同济文化传承,以新时代新医科建设为契机,探索沪西医学校区文化创新模式,医学院于11月11日在沪西校区图书馆会议室举办校董校友来访调研座谈会。同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部长蔡三发、医学院院长郑加麟、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军、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曾盈、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海滨出席会议。医学院行政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张军主持。

1166B

郑加麟代表医学院对校董黄国滨和校友李义恒、赵鹏的来访调研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关心同济医学建设发展,为母校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他指出,复兴医学是每一位同济人的梦想,校领导高度重视医学院发展规划建设,实施沪西医学校区重大战略布局,以医起家的同济大学在新医科新征程上加速度前行。2022年,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同济大学进入教育部直属优质医学院校(1/18),同济大学医科获评软科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A+。这些喜人成绩的背后是我们同济人代代传承、同舟共济的奋斗。

F827

他谈到,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作为同济大学建校以来的第一扇大门,是同济特色标志性建筑,是同济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见证“载体”,也是同济人的济忆之门、文化之门。他根据黄国滨校董的建议介绍了计划开展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建设项目“同济源”,统筹推进设计建设同济大学1908年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源于同医起“源”,汇聚同医情“缘”,建设同医家“园”,复兴同医梦“圆”,希望通过“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同济特色文化建设提升历史底蕴、加强院史内涵、丰富文化层次、凝聚校董校友力量,搭建好同济大学、医学院、校董、校友、师生和海内外关心同济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文化交流平台,共同打造同济特色文化传承文化聚集地。打造同济文化传承的“济忆文化”之门,同舟共济建设同医师生温馨的家园。

12C1F

蔡三发特意制作了中国式门楼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的老照片相框,详细介绍了老校门的历史故事,1907年创建德文医学堂,建设了德文医学堂校舍(位于上海白克路,今凤阳路),1908年建设了中国式门楼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位于上海宝昌路以南、金神父路以西地界,今复兴路陕西路地界)。他强调,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是同济人的同舟共济家国情怀的象征,重建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传承意义。

126DB

陈海滨全面介绍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建设发展情况、建设成果、附属医院发展特色和沪西医学校区发展规划建设进展。

111EF

黄国滨作为材料科学和经济管理双学士学位校友,目前是同济大学校董、摩根大通(J.P.Morgan)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首席执行官、董事总经理。他表示,有机会回到母校沪西校区走在美丽的校园里,感到非常亲切、激动,作为材料背景、经济管理专业、投资领域、医学世家的跨学科背景的校董、校友,毕业后一直关心关注母校,为母校的人才输送、发展建设、创新创业、建言献策、产学研探索做出了贡献,由于出生在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医学有着特殊的情怀,尤其想为同济医学医疗健康事业做贡献,希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业所长,以“同济源”项目为起点,恢复和打造具有“同济性、传承性、科技性、独特性”的“同济起源”之门,引领同济医学产学研转化创新、汇聚同济校友优势资源整合。

AA3D

李义恒作为2003级艺术设计(本科)的校友,目前是适观城市设计创始人。他介绍了自己在毕业后积极参与母校的大型活动的宣传和设计方案,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母校医学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从设计视角,提出了自己对于重建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的想法和建议。

ADF8

赵鹏作为2002级化学(硕士)及2005级材料(博士)校友,目前是海思盖德生物医学科技集团CEO。他介绍了自己作为材料和化学的校友,又是医学院的副研究员,目前致力于青光眼微创术领域,研发和生产眼科疾病相关高端植入药械产品,将来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经验为母校转化医学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1392E

蔡三发向黄国滨赠送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老照片,郑加麟与张军向校董校友赠送《同济大学医学院图史》书籍。各位与会领导和校董校友观看了沪西校区的沙盘演示并实地走访参观了校园。



Copyright  2017 同济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