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祝贺!医学院新增2门国家级“金课”

发布时间:2023-04-27 16:39:08 点击次数: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同济大学医学院“细胞学与生物化学”、“流行病学”2门课程入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加上此前首批入选的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医学院共有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细胞学与生物化学

课程负责人:吕立夏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高芙蓉、徐磊、田海滨、李姣


流行病学

课程负责人:张丽娟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李觉、张杰、邹莉玲


《细胞学与生物化学》是一门整合课程,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和细胞学系的教师共同承担。多年来教学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健康中国2030”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重构《细胞学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为拔尖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定的基础。

课程特色:

1.线上学习碎片化与系统化结合:课程内容按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发布在学银在线平台,便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在每章开始前将本章知识点完整列出,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放在系统化的框架中,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知识体系;设置章节内容相关前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

2.线下学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对临床案例、科学发现等的讨论、分析,实现知识内化,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流行病学方法已成为当代临床医师在临床、科研工作时强有力的工具。同济大学《流行病学》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至今历经21年。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探索。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拓展社区预防医学实习,2009年“临床医学专业的社区与医学基地建设探索”,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20年,“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流行病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流行病学》秉承同济大学 “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优良传统,对标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临床医学人才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构建适应“双一流”大学和学院实际发展需求、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课程体系科学、系统,能体现流行病学在医学各领域尤其是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行业引领及创新,适应卓越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课程体系的完美融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使临床医学生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病因探索、诊断判定及临床决策的能力。

经过十余年的课程建设,2011年流行病学获得同济大学卓越课程,2012年获批上海市精品课程。2020年获批同济大学重点课程、第一批优质在线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的荣誉称号。2023年,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生物化学

课程负责人:吕立夏


产科学

课程负责人:段涛


外科手术技能教学

课程负责人:房林


灾难逃生与自救

课程负责人:刘中民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为推动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落地于课程,同济大学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打破学科限制和专业壁垒,构建 “通专融合、交叉复合、本研贯通”的全链条一体化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内涵建设。

医学院将以本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为契机,继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思维涵养,推进模块化课程建设与管理,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创新学生评价体系,加强教学组织建设,智慧赋能教育教学,推进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整体变革,从基于“知识”到基于“能力”的模式转变,从传统学业评价到多维度多元化评价的方式转变,从传统教学到智慧教育的环境转变,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Copyright  2017 同济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