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的一员
2月4日,他随队奔赴武汉
他守护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这是一场有准备的战斗
即使再辛苦
为了打赢这场和病毒的时间争夺战
这样的付出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
同舟共济 济人济事济天下
他是同济人
精诚济世 明道致远
他是同医人
冯强
同济大学医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
中共党员,党龄8年
我们有幸在2月9日连线冯强校友
听!来自前线的声音
“我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国国际应急医疗救援队成员,我们55名队友一起从医院出发,来到武汉位于汉阳区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核定床位2000张,是武汉市11个方舱医院中最大的一个。”冯强这样介绍着自己,在方舱医院,他首先是一名内科住院医师,负责收治和管理病人,与护士相互协作,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还要进行抢救和转院工作。
方舱医院内收治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轻症、普通型病人,他们在社区街道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来办理就诊,庞大的病人数量带来的工作负荷远高于平时。冯强与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的医生护士在一起工作,大家没有推诿、没有迟疑,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大家因一个共同的目标——消灭病毒、控制疫情而聚集,积沙成塔,很快在磨合中就相互熟悉起来,配合也更加默契。得益于充足的前期准备和病人的理解配合,收治过程相对平稳顺利。
冯强认为,方舱医院是我国为了控制疫情的创新性举措,需要各方合作,确保人员分配和物资使用有序进行。当前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紧缺的物资,病人和医护人员对于口罩和防护用品的大量需求仍有待解决。
冯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身份——心理医生,不仅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和变化,还要关注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专业的意见和采用专业的措施。目前他正在积极收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相关情况,及时与后方支持团队沟通,整理汇总成改进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方舱医院和救援队的领导,使方舱医院的运转更为顺利。
疫情当下,打好心理防疫战刻不容缓,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对于战胜病毒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冯强和队友们为方舱医院里的病人送去了《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该书由同济大学医学院赵旭东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刘忠民教授主编,为医护人员、隔离区群众、患者家属和普通民众提供及时有效的自助心理调试方法,免费发放给武汉人民。而冯强正是该书主编赵旭东教授的弟子,书中汇聚的是多次灾难事故的救援中所积累下的智慧和经验,每一位读者都将从中获益。
为方舱医院的病患送去《抗疫·安心》
左一为冯强,中间为李昕
冯强和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们集中住在指定的酒店,每人一间房间,为的是减少相互见面的时间。伙食由武汉当地的街道和武警中队负责,每餐盒饭的菜品比较丰富,各自在房内就餐。武汉的气温较低,为了防疫不能打开空调,所以房间内不是那么的暖和。“我目前还挺好的,我们救援队的领导和医院的领导都非常关心我们,给予我们非常强大的后勤支持,我们很安心。”
尽管现有的条件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但是能守护着武汉,冯强感到很振奋。从一开始,他便蓄着一股力,想要到最一线,参与这场牵动人心的病毒狙击战。他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国国际应急医疗救援队的一员,对于遏制疫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决不能袖手旁观。此外,还源于个人情结,他曾在武汉大学就读本科,这里不只是一座城市,更是他生活了五年的第二故乡,承载着青春年少时的美好记忆和感动瞬间。
守护武汉,他义不容辞!
“此次出征武汉有两个任务,一是全力参与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二是为了家人,安全健康地完成任务。”在儿子眼中,冯强就是半边天,在武汉的这段时间里,他最牵挂的就是远在上海的家人。“心理科医生怎么也要去传染病疫区?”起先,家人因为担心冯强的安危并不理解这一决定,他也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平凡人。他耐心地向家人解释,把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一一告诉家人,免去他们的疑虑,让他们放心,“这是一场有准备的战斗”。致敬平凡人不平凡的逆行!
国家利用方舱医院控制疫情的蔓延,冯强有信心,在集中收治的条件下,患者获得康复出院,这会极大地降低社区感染的风险。即使再辛苦,为了打赢这场和病毒的时间争夺战,这样的付出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