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一典,2015级学位型博士研究生
2月13日 武汉 多云
一直很向往武汉这个美丽的城市,闻名遐迩的黄鹤楼、蛇山脚下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因樱花而网红的武大......当然,不止美景,还有只尝过“赝品"的众多武汉美食。不曾想,首次来到武汉,却是正月初四乘”专机“匆匆赶到。
”庚子年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
春节前,这场疫情形势就逐渐严峻,发病数量不断攀升。作为医务工作者,一颗心不由得揪了起来。1月23日下午,当听说医院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时,仅仅与爱人简单商量了几分钟,就迅速报了名。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战机! 报名批准后的几天里面,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出发。同时,家里人就近准备了一些物品,保暖内衣、暖宝宝......沉沉的两大行李箱。医院也准备好了大量的物资,防护服、N95口罩、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屏、医用手套等等,都是重要的防护物资。张哲民副院长说:“再想想,还需要什么,我们再去准备!”曹卫军处长:"再多带点吃的吧,晚上饿了就吃点,那边不方便...”领导们关切的眼神,如在眼前。1月28日,终于得到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发的通知,临行前,艾开兴院长、陶蓉副书记、毛燕君主任等领导还专门赶到医院送行,张雷书记、沙巍主任以及顾芬主任更是送至机场,还帮助托运行李,一直送到安检口。
第二批队员就我和徐静静,两人的行李整整有37件(箱)!也许不是这班飞机上行李最多的一家单位,但绝对排名在前三。“第二批医疗队总共148人,携带了803件行李,总重近11.7吨,人均携带行李,超过79公斤!”,“原定执飞的空客A320根本不够装,东航紧急协调了主飞京沪线的空客A330”。沉甸甸的整架飞机上,承载着的是单位对援鄂医疗队的期望和嘱托,前线物资紧缺,要多带点“装备”支援前行的战友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1月28日晚,挥别了眼眶发红的爱人,与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一百多人一起,登上了MU800的东航包机,踏上了”防控疫情,护佑生命!”的征途,乘机前,“众志成城、不辱使命”的宣誓响彻了整个候机楼。
培训工作实际上出发前就开始了,1月26日下午,上海市卫健委组织了第二、三批队员的培训,针对个人防护做了大量的指导。在飞机上,陈尔真领队就做了仔细的嘱咐,让大家一定保护好自己。抵达后,院感组组织了多场院感培训,经过严格的集训,穿脱防护服合格后,各分组陆续进入病房,开始救治病人。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病房临时改造为收治新冠肺炎的患者,因条件所限不能使用供暖设备,医院准备的纸尿裤、暖宝宝等就成了上班的必备物品。我所在的组负责危重患者,穿好防护服连续工作六小时甚至十二个小时,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不休息,这也成为一种挑战。至今援鄂已经半月了,在重症组医护的共同努力下已有多名患者出院,其余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且逐步好转,今天又将迎来大批重症患者转至普通病房,看着各位患者的笑容,我们都会和患者一起竖起大拇指,说:“加油!你们会好起来的!”。
这些天来,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祝福像潮水一样包围着我们,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感动、感恩。大家称赞我们是英雄,最美逆行者等等,其实我想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是全国援鄂医护人员中的一份子,大海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作为医务人员在需要的时候要挺身而出,这是一份光荣,是一份信任,这也是一份大家的寄托,更是一个希望和考验。相信我们一定不负众望!
特别需要说的是,援鄂以来,上海市大后方、武汉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物质保障,目前已发放了足够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还送来了洗漱用品、各种食品、衣服等等;还装好了洗衣机、干衣机等,也安排了班车接送上下班。驻地酒店为我们送来可口的三餐,有志愿者为我们免费理发,辛苦了,感谢你们!
虽然疫情仍然严峻,但后续已有各地的医疗队队员到达,和我们并肩战斗。相信不久的将来,阴霾终将散去,四海春暖花开!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加油!都会好起来的!
个人简介
刘一典,2015级同济大学医学院学位型博士研究生,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副主任医师。于2020年1月28日出发驰援武汉,3月22日返沪,目前已完成集中隔离,居家隔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