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责任 家国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同医抗疫 >> 生命 责任 家国 >> 正文

“生命 责任 家国” 同济大学医学院线上援鄂事迹报告会——主讲人:彭沪

发布时间:2020-09-23 20:24:26 点击次数:

4月3日下午,同济大学医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的援鄂先进事迹报告会在ZOOM平台云召开。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急诊感染党支部支部书记彭沪担任主讲人,以“心之所向,无问西东,但有所命,无有不从”为主题,将其亲历的援鄂抗疫工作对参会师生进行了分享。此次报告会由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曾盈主持,医学院的学生党员们参与了此次报告会。

在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彭沪医生首先对全国各族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与逝世的同胞表达了深切哀悼。援鄂归来,彭沪医生内心感慨万分,报告中他与医学院师生分享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回忆前线难忘的场景,表达了战“疫”必胜的决心。


彭沪医生介绍,在医院同事们接到去前线的通知时,大家都非常踊跃。虽然不知道前方面临着怎样的风险,但凭借着职业使命感,心之所向,无问西东。第一天到达医院时,病房里已经接收了三百多名患者,防护物资紧缺,大家坚持着轮班期间不喝水、不上厕所,以减少防护服的使用,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病人最好的保护。对于危重症病人,医生必须一个一个去看,一个一个去交流观察病情,了解病况。
刚到武汉时,医护人员内心也非常忐忑,生理和心理上都非常难熬,但是面对病人,医生必须是“定海神针”。彭沪医生分享了他在前线的真实故事:刚进入ICU时,两个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病人出于恐慌,不愿意接受治疗。由于物资有限,刚开始的防护措施无法到位,医护人员长期在病床前会面临着较高的感染风险。即便如此,医护人员坚持在病床前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重建信心,让他们对医生产生信任,从而让病人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看着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医生们的心情也变得愉悦。病人成功出院的那一刻,彭沪医生觉得之前经历的身心煎熬都是值得的。
在援鄂行动的55天里,彭沪医生坦言,上海队与当地医护人员建立了“患难情谊”。整个上海队得到了当地医院的高度认可:做事严谨、规范,看似不近人情的制度实则保障了病人的救治。在优良的协作中,大家与当地的医护人员们都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报告最后,彭沪医生与同学们分享了他认为对医生来说最需要建立的准则。第一,敬畏生命,亲近患者。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大灾难面前,都要与患者建立信任,而不是害怕与疏远,这是大家要成为好医生最重要的一点;第二,理解时代,坚定信念。无论时代如何,医生都必须不忘初心,坚定使命,只要是病人需要、国家需要,便是但有所命,无有不从;第三,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新冠肺炎早期采用的传统医疗方式没有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面对打击,要反复思考、总结,才能扭转局势,降低死亡率;第四,科学精神,精益求精。在实践中要始终保持科学的态度,遇到问题要积极查阅文献或者咨询相关问题的专家,才能让我们的治疗更加科学有效。

曾盈副书记代表医学院师生感谢彭沪医生对国家和人民的付出。援鄂的医护人员是人民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大众建立起了防疫战线,值得被记录、被歌颂。彭沪医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生命 责任 家国”的主题,传递了医者仁心的情怀与大爱无疆的精神,更激励着青年医学学子砥砺前行。




Copyright  2017 同济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