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一等奖+1!同济护理学子在全国顶级赛事中斩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5-10-10 10:06:59 点击次数:

近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在青海大学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吸引全国高校近5000件作品参赛,竞争激烈。经过多轮严格评审,由护理专业学生刘斯楚、严正阳、成岳洋、王楚越(指导教师:陈翠萍、王薇)完成的作品《缺血性脑卒中全程化虚拟救护课程》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

立足国家战略,彰显赛事权威

本届大赛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青春力量服务国家战略”为主题,紧密对接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大赛评审标准严苛,注重项目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已成为衡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团队能够斩获最高奖项,充分体现了项目成果的前沿水平与广泛认可。

聚焦临床痛点,展现创新价值

获奖作品直面缺血性脑卒中救治中的临床教学难点,以《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4)》为理论指导,构建了覆盖“院前-院内-康复”全流程的多学科虚拟训练体系。课程融合Unity高精度建模、5G资源共享平台、AI智能问答系统等前沿技术,不仅实现了多学科协作的高保真模拟,更创新性地引入共情与沟通能力培养模块,为“智能技术”与“护理实践”的深度融合搭建了桥梁。

荣誉源于沃土,见证育人实效

多年来,护理学院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紧密围绕学科前沿与实际应用,注重AI赋能,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护理学院陈翠萍副院长长期坚持“赛教互促”的理念,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水平“第二课堂”与学科竞赛,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夯实实践能力。此次获奖,正是护理学院育人模式前瞻性与有效性的有力证明。

团队心声:在挑战中成长,在融合中前行

“从确定选题到反复打磨,自2024年11月起,我们共召开了五十余次研讨会议。一次次跨学科交流,将抽象的指南文字转化为复杂的技术融合,并整合了神经内科、急诊科、影像介入科、康复护理等多学科内容。脑卒中救治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真,都会影响整个仿真系统的教学价值。”组长刘斯楚同学回忆道,“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临床专家、大学教授和工程师的悉心指导,使医学专业的严谨与工程技术的创新相互交织,让许多最初模糊的想法逐渐清晰落地。“作为负责人,要有稳定的内核与统揽全局的目光”——陈翠萍副院长的这句话成为她迷茫时的指引。严正阳同学分享了应对挑战的心路历程:“面对项目中的困难,我经历了从焦虑到坚定、从迷茫到自信的转变。团队协作让我们坚信,任何难题都能找到解决之道。”成岳洋同学谈到,历经数月的奋战,当作品最终成型时,他发现最大的收获已远超奖项本身,“我对‘智能技术应用’有了新的理解:其核心不在于算法有多深奥、模型有多庞大,而在于能否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真正赋能于人。”王楚越同学则表示:“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于我而言,不仅是一场比赛。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我的成长与不足;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学术理想与现实需求,是一场关于创新、团队与责任的深刻修行。”

未来,同济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将继续深化“以赛促学、以学促用”机制,锚定“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医疗”的交叉创新,为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同济智慧。


Copyright  2017 同济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