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下载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培养管理 >> 常用下载 >> 正文

2025级临床医学(105100)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5-09-19 11:06:20 点击次数:


 

2025级临床医学(105100)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培养方案名称

2025级临床医学(105100)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编制单位

医学院

参编单位


学科专业/类别(代码)

临床医学(105100)

适用专项计划


适用培养层次

博士

适用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

适用年级

2025

学制

3

学习形式

全部



是否适用国内学生

是否适用国际学生

是否全英文项目

是否双学位项目





一、专业类别(领域)简介

   同济大学始于医学,已逾百年。目前同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涵盖了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外科学、骨科学、运动医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麻醉学、临床病理、临床检验诊断学、肿瘤学、放射肿瘤学、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核医学等领域。

   同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政,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将“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本类别以立德树人为主旨,全力推进 “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本类别秉承 “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以国际化、特色化、精英化为目标,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学科未来的卓越临床医师。

   本类别依托同济大学11家附属医院、5家筹建附属医院、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大基础临床转化研究中心、15大临床医学中心等平台,以学科交叉、转化医学为战略,以人工智能为契机,聚焦“同济品牌”精品高端特色医科。本类别拥有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和医教协同师资队伍。

   本类别坚持面向临床知识创新发展需求,聚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2011年上海在全国首先实施“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我校是第一批试点单位,并于2015年起实行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培训对接一体化培养。自2012年招收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以来,为健康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深厚学术底蕴和扎实临床科研能力的医学专业精英。本类别的核心内涵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注重临床实践能力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系统性训练,要求具备突出的临床技能和扎实的科研能力,成为能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例的临床专家。

二、学位类别、培养层次及授予学位

学位类别:专业学位;

培养层次:博士研究生;

本类别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三、培养定位及目标

依托同济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立足临床医学前沿领域,聚焦医学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能独立承担本类别(领域)疾病诊治工作,具有较强的临床岗位胜任力,具备从事临床工作执业资质和临床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临床医生。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持续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临床工作,具有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基本权利。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具有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独立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能力。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精通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具有较好的交流、合作和表达能力。身心健康。

 

四、培养方向

1.内科学:包含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呼吸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肾病学等专业方向。

2.儿科学:包含小儿血液肿瘤、新生儿学、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发育行为儿科(儿童保健)、小儿内分泌等专业方向。

3.神经病学:包含脑血管病诊治与机制研究、认知障碍诊治与机制研究、运动障碍病诊治与机制研究、脑小血管病诊治与机制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治与机制研究等专业方向。

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包含早期精神分裂症脑影像学研究、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及应用技术、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记及早期认知干预、会诊联络精神医学等专业方向。

5.皮肤病与性病学:包含皮肤肿瘤、银屑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光医学治疗与美容、皮肤感染与免疫、脱发的基础与临床等专业方向。

6.急诊医学:包含急诊医学等专业方向。

7.重症医学:包含重症医学等专业方向。

8.全科医学:包含全科医学等专业方向。

9.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外科学:包含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等专业方向。

11.骨科学:包含脊柱、 关节、 创伤、骨肿瘤及其他、运动医学等专业方向。

12.妇产科学:包含妇科肿瘤学、妇科微创技术、妇科整形手术学、妇科盆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围产医学: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DOHaD)、子痫前期胎儿医学(产前诊断)、生殖内分泌、生殖免疫、女性生育力保存等专业方向。

13.眼科学:包含角膜及眼表疾病、眼前段疾病,眼整形及美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视光学等专业方向。

14.耳鼻咽喉科学:包含耳科学基础与临床、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研究等专业方向。

15.麻醉学:包含围术期脏器保护、麻醉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疼痛及机制等专业方向。

16.临床病理:包含临床病理等专业方向。

17.临床检验诊断学:包含肿瘤的分子诊断学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等专业方向。

18.肿瘤学:包含肺癌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耐药机制与对策、肿瘤细胞信号传导、肿瘤血管形成、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恶性肿瘤的化疗与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机制研究、恶性肿瘤病理及药理等专业方向。

19.放射肿瘤学:包含放射诊断学与介入放射学等专业方向。

20.放射影像学:包含放射肿瘤学等专业方向。

21.超声医学:包含超声医学等专业方向。

22.核医学:包含核医学等专业方向。

五、学位标准

本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包含思想素质标准、课程或学分标准、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学位论文标准、发表学术成果标准等内容,申请学位时应至少满足以下条件:

1.不存在非法手段取得入学资格、毕业证书行为,且攻读学位期间不存在严重违法行为;

2.通过规定的课程考核或修满学分;

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满足所在专业申请学位发表学术成果标准;

5.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所发表的学术成果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其中,学术成果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且以同济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本学科领域发表SCI或SSCI收录论文的JCR分值累计不低于2分。针对特别期刊可以按照JCR分区进行分值估算,即1区计6分,2区计3分,3区计1分。若为并列作者,共一第一、第二、第三作者分别按JCR分值或估值的1/1、1/2、1/3类推计算;

(2)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且以同济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中列出的高水平杂志投稿并进入审稿流程,且学位申请人中期综合考核优秀,经学院组织集中预答辩,对申请人的研究成果及学位论文进行评判,投票通过后,可以认定为成果用于学位申请;

(3)作为主要完成人和学位论文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同济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进步奖或国家技术发明奖;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学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前五、二等奖排名前三或三等奖排名第一;

(4)在学期间作为发明人(排名第一或者导师排名第一学生排名第二)依托同济大学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及以上;

5)主/参编各专业领域认定且已发布的国家/国际指南、标准或者专家共识,且与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相关。

  详细的学位授予标准见医学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补充说明:

(1)学位申请人和文章的第一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或“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或“XX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Tongji University”),并为在学期间与研究方向相关的科研成果。若只署名“××医院”或“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则该论文不可用于申请学位(署名遵照《同济大学医学院系统论文署名规范》)。

(2)用于申请博士学位所有发表论文要求为论著,均不含综述和会议论文,以及发表于Oncotarget, Scientific Reports, Plos One, Tumor Biology, Medicine的文章。

六、培养方式

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技创新、临床实践和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临床实践以提高临床专科实践能力为主,按照《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和培训要求进行临床能力培训的时间为2年,通过临床能力专科训练,掌握本专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外理方法等。

七、学制

学制3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7年。

八、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

课程类别

学分

公共必修课

4

公共选修课

0

专业必修课

4

专业选修课

2

必修环节

16

补修课

0

总计

26

九、培养与考核环节要求

1.博士生资格考试: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学院组织的博士资格考试,一般在第三学期初举行,具体方案参见《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资格考核方案》。通过资格考试是进行学位论文选题的必要前提条件。博士资格考试切实考查本学科领域基础理论、科学前沿和研究能力,同时覆盖开展论文研究工作所需的综述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基础考试围绕所选专业指定教材展开;科学前沿能力围绕最新的所在领域进展展开;研究能力考核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程度、学术研究能力及发展潜力。首次未通过者,需在至少3个月后参加第二次资格考。两次博士资格考试不通过者,进入分流退出流程。

2.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内容要与临床实际问题相关。由各学科组根据学校要求的时间集中组织,一般不迟于第三学期完成。选题报告以学术报告会形式公开进行,选题内容必须符合所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第一次选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6个月后重新选题,若仍未通过,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因特殊原因需推迟者,本人申请,导师及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若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召开选题报告会。

3.中期综合考核:博士研究生的中期综合考核由学科集中组织,以面试答辩形式公开进行,一般不迟于入学后第四学期完成。中期综合考核的考核内容和成绩记录共分为四个部分,即思想品德与科研诚信、课程学习、学术素养与临床能力、论文中期进展。四个部分中有任何一部分考查为不通过,即为中期综合考核不通过。其中“课程学习”、“学术素养与临床能力”和“论文中期进展情况”三部分成绩加权后为中期综合考核成绩。研究生应按期参加中期综合考核,因特殊原因确需推迟,本人申请,导师及相关部门审核同意。中期综合考核第一次不通过者,可在6个月后申请再次考核,若仍未通过,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同时执行当年中期综合考核成绩分等级录入管理信息系统,成绩为优的比例≤40%,成绩为良的比例≤40%,成绩为合格或不通过的比例不低于20%。因疾病等非主观原因延迟 参加中期综合考核,其中期综合考核成绩纳入考核当年的成绩排序。补考核通过者与其他原因未能按时参加者不参加评优评良。

4.论文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博士生定期自行组织公开的学术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重点汇报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导师(组)给予指导和督促,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在预答辩前至少作6次公共的论文阶段成果学术汇报会,导师审核,计1学分。

5.国际学术交流:是指学生出国(境)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或者壁报交流一次。同时认可参加留学基金委的留学项目、国际联合研究项目、专项技术学习(需该培训机构出具证明)、国际专业竞赛等。(具体要求参见《医学院关于博士生必修环节国际学术交流考核通知》)。

6.专业实践:按照本专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临床能力培训的时间为2年。在临床带教医师指导下,重点加强从事专科相关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具体培训内容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在导师指导下独立管理患者,参与疑难重症诊疗,承担临床带教,开展临床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答辩)在第五学期末完成,考核单位为专业学位博士所在附属医院,负责人是各附属医院分管领导,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实施、监督本单位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小组(即临床答辩委员会)至少由5位博导或正高级职称人员组成,按照《临床能力毕业考核记录册》执行。

7.预答辩:在博士生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和盲审前必须由导师负责组织预答辩,第一次预答辩“不通过”的博士生,继续学位论文工作1-6月后再次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后续环节。

8.相似性检测:参加同济大学规定的学位论文“查重”检测,检测报告中“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总文字复制比”等参数小于预警线,导师审核查重报告无异议的,认定为本次查重通过的,方可进入盲审阶段。

9.评阅:学位论文全部实行双向隐名评审,每名研究生答辩前有2次盲审机会。隐名评审要求及评议结果处理方法按照学校的规定执行。评阅组织及程序按照《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执行。评阅规则由各学位分委会根据学校有关要求制定。

10.答辩:学位论文经导师严格审核达到临床医学博士论文质量要求,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医学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审核通过。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组织、答辩审批、答辩过程,以及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的规定请参见《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同济大学研究生管理补充规定(暂行)》、《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同济大学学位论文选题评阅答辩工作规范》以及医学院发布的答辩相关细则和要求。

11.学位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原则,研究资料和数据可以溯源。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同济大学相关规章制度处理。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照同济大学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12.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用英语或用事先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批准的其他语种撰写学位论文,且必须在学位论文中附加不少于3000字的详细汉语摘要。

十、预警、分流与退出机制

   基于学校和学院相关培养管理规定,完善研究生学业预警和分流退出机制。根据学生培养实际定期进行学业预警,统筹考虑课程学习、选题、中期综合考核、预答辩等环节考核结果,对首次考核不合格或排名末位的学生进行学业预警,并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学生实施分流退出。

1.在学期间累计多于两门(含两门)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予以退学处理。

2.博士资格考试、论文选题、或者中期综合考核两次不通过者,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

3.学制内未通过中期综合考核的博士生,予以退学处理。

十一、毕结业申请

  学习期限届满前,研究生应以毕业、结业、退学的形式之一结束学业,申请条件和程序按照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十二、说明和备注

1.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前两个学期,必修环节中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论文选题、同济高等讲堂必须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完成;

2.学位论文选题和中期综合考核相距时间不少于6个月,中期综合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相距时间不少于12个月;

3.同济高等讲堂是指由研究生院、各学院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博士生应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听取不少于16次的纳入同济高等讲堂管理的学术讲座;

4.公共必修课中第一外国语的选修应与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语种一致;

5.博士临床技能实践: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临床轮转,各科出科考核合格、中期综合考核合格、临床能力毕业考核(临床答辩)合格,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6.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学生的学位论文必须根据预答辩意见,评阅专家意见,答辩委员意见及“双盲”评审意见认真修改并由导师最后审阅通过后方能提交申请学位;

7.本方案未尽事宜按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规定执行。

十三、课程设置列表

课程性质

课程编码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分组

备注

公共必修课

SFS8101

1090122

学术英语写作III

2.0

32

春秋季

第一外国语 学分=2.0

第一外国语(英语)二选一

SFS8102

1090123

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III

2.0

32

春秋季

第一外国语(英语)二选一

SFS8103

1090124

第一外国语(德语)

2.0

32

春秋季


SFS8105

1090126

第一外国语(日语)

2.0

32

春秋季


SFS8107

1090128

第一外国语(俄语)

2.0

32

春秋季


SFS8108

1090129

第一外国语(法语)

2.0

32

春秋季


ISC8001

1300001

第一外国语(汉语)

2.0

32

春秋季

国际生必修

CMA8001

12600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

32

春秋季

政治课 学分≥2.0


ISC7002

20000390001

中国概况(英)Ⅰ

1.5

32

秋季

仅限英文授课国际生修读

ISC7003

20000390002

中国概况(英)Ⅱ

1.5

32

春季

仅限英文授课国际生修读

ISC7001

2900006

中国概况

3.0

48

春秋季

仅限中文授课国际生修读

专业必修课

MED8201

10002550023

皮肤病与性病学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300

10002550024

消化内科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130

10002550025

康复与神经科学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140

10002550026

骨科学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044

10002550027

肿瘤学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210

10002550029

眼科学前沿:探索与突破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310

10002550030

泌尿外科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190

10002550031

医学检验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280

10002550032

心血管病学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290

10002550033

呼吸内科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150

10002550034

胸外科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230

10002550035

妇产科学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110

10002550036

诊疗一体化

2.0

32

春秋季


影像放射超声核医学必修

MED8170

10002550037

麻醉学前沿

2.0

32

春秋季


请按本专业选择,限选一门

MED8402

1110075

专业外语

2.0

32

春季


必修

专业选修课

MED8041

10002550003

细胞生物学前沿技术

1.0

16

秋季



MED8060

10002550004

医学影像学技术与分子探针

2.0

32

秋季



MED8061

10002550006

先进生物医用材料

3.0

48

秋季



MED8042

10002550016

肿瘤医工融合发展前沿

2.0

32

春秋季



MED8200

10002550018

Plastic Surgery and Arts Humanities

1.0

16

春秋季



MED8340

10002550019

分子影像

1.0

16

春秋季



MED8020

10002550020

医学人工智能导论

1.0

16

春季


数智化课程

MED8013

10002550021

高级神经科学技术

2.0

32

秋季



MED8014

10002550022

高级神经科学原理

3.0

48

秋季



MED8160

10002550038

人工智能与外科学

4.0

64

秋季


数智化课程

EIE8412

1080107

机器学习理论与应用

2.0

32

春秋季


“数智化”公共基础课程

MED8003

1110022

实验动物学

2.0

32

春季



MED8004

1110062

医学科研设计与选题

2.0

32

秋季



MED8033

1110087

病理生理学基础与前沿进展

2.0

32

秋季



MED8100

1110088

数据统计分析与研究设计

3.0

48

秋季



必修环节

GST8005

10000140003

国际学术交流

1.0

16

春秋季



MED8401

10002550008

博士临床技能实践

6.0

96

春季



GST8001

1900001

选题

1.0

16

春秋季



GST8002

1900008

中期综合考核

3.0

48

春秋季



GST8006

1900010

论文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

1.0

16

春秋季



ESE7001

20002020001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0

32

春秋季



GST7001

2900012

同济高等讲堂

2.0

32

春秋季



录入人:赵一丹

负责人:郑加麟

教学院长:宋建人


 


Copyright  2017 同济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