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临床医学(10510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住院医师)
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
培养方案名称 |
2025级临床医学(10510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住院医师) |
编制单位 |
医学院 |
参编单位 |
|
学科专业/类别(代码) |
临床医学(105100) |
适用专项计划 |
住院医师 |
适用培养层次 |
硕士 |
适用学位类型 |
专业学位 |
适用年级 |
2025 |
学制 |
3 |
学习形式 |
全部 |
|
|
是否适用国内学生 |
是 |
是否适用国际学生 |
否 |
是否全英文项目 |
否 |
是否双学位项目 |
否 |
|
|
|
|
一、专业类别(领域)简介
同济大学始于医学,已逾百年。目前同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涵盖了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外科学、骨科学、运动医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麻醉学、临床病理、临床检验诊断学、肿瘤学、放射肿瘤学、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核医学等领域。
同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政,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将“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本类别以立德树人为主旨,全力推进 “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本类别秉承 “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以国际化、特色化、精英化为目标,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学科未来的卓越临床医师。
本类别依托同济大学11家附属医院、5家筹建附属医院、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大基础临床转化研究中心、15大临床医学中心等平台,以学科交叉、转化医学为战略,以人工智能为契机,聚焦“同济品牌”精品高端特色医科。本类别拥有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和医教协同师资队伍。
本类别坚持面向临床知识创新发展需求,聚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2011年上海在全国首先实施“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我校是第一批试点单位,并于2015年起实行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培训对接一体化培养。自2012年招收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以来,为健康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深厚学术底蕴和扎实临床科研能力的医学专业精英。本类别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具备扎实临床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创新应用型医学人才,能够独立、规范地处理本专业领域常见病、多发病,并具备基本的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本类别采用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融合,实现"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四证合一。本类别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课程体系设计紧密对接临床岗位实际需求,强调实用性与学科整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胜任临床工作。
二、学位类别、培养层次及授予学位
学位类别:专业学位;
培养层次:硕士研究生;
本类别授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三、培养定位及目标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实行住院医师招录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相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临床医师准入标准与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相结合。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项目第一批试点单位,本类别依托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面向临床医学发展前沿,注重学术创新与科研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具备高尚医德、深厚人文素养和扎实专业素质的医学人才,能够胜任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同时具备开展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成为兼具临床实践与科研素养的复合创新型临床医学中坚力量。
四、培养方向
1.内科学:通过系统轮转与专科训练,掌握内科疾病规范化诊疗流程,具备处理疑难病例的临床思维与科研转化能力
2.儿科学:培养兼具临床技能与儿童健康管理能力的儿科医师,能独立处理儿科急重症及慢性病
3.神经病学:培养能开展神经疾病精准诊断与治疗的高层次人才,掌握神经电生理、介入治疗等前沿技术
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培养具备心理治疗与药物干预综合能力的精神科医师,服务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
5.皮肤病与性病学:培养掌握皮肤病理诊断与美容治疗的专科医师
6.急诊医学:培养能胜任急诊科高强度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危急生命支持技术与团队协作能力
7.重症医学:培养精通重症监护与器官功能维护的专科医师,具备复杂危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
8.全科医学:培养适应分级诊疗制度的全科医生,具备社区健康管理与多病共治能力
9.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具备整合现代康复技术与传统疗法的能力, 成为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领域的专门人才
10.外科学:通过规范化手术训练,掌握常见病和疑难病处理能力,能胜任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
11.妇产科学:培养具备妇产科手术与围产保健能力的专科医师
12.眼科学:培养掌握精准眼科手术与视功能保护技术的专科人才
13.耳鼻咽喉科学:培养能开展耳鼻喉手术与听力重建,具备科研与技术创新的临床医师;
14.麻醉学:培养具备围术期安全评估与急救能力的麻醉医师
15.临床病理:培养掌握病理切片分析与分子诊断技术的专业人才,为精准医疗提供病理学支持
16.临床检验诊断学:培养具备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新技术研发能力的检验医师,服务患者精准诊断需求
17.放射影像学:培养具备影像判读、AI辅助分析及介入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胜任影像科诊断与科研工作
18.超声医学:培养具备实时影像操作与临床问题解决能力的超声专科人才
19.核医学:培养掌握核素应用与辐射防护技术,能推动肿瘤与代谢疾病精准诊疗的专科医师
五、学位标准
本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包含思想素质标准、课程或学分标准、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学位论文标准等内容,申请学位时应至少满足以下条件:
1.不存在非法手段取得入学资格、毕业证书行为,且攻读学位期间不存在严重违法行为;
2.通过规定的课程考核或修满学分;
3.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学位论文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5.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6.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详细的学位授予标准见医学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六、培养方式
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技创新、临床实践和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期间,须在所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严格按照各专业培训标准细则开展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同时,同步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着重培养临床研究能力,协同提升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与科研素养。
七、学制
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不得超过4年。
八、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
课程类别 |
学分 |
公共必修课 |
5 |
公共选修课 |
0 |
专业必修课 |
12 |
专业选修课 |
8 |
必修环节 |
11 |
补修课 |
0 |
总计 |
36 |
九、培养与考核环节要求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需与临床实际问题相关。论文选题由各学科组根据学校要求的时间集中组织,一般不迟于第三学期完成。选题报告以学术报告会形式公开进行,选题内容必须符合所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第一次选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3个月后重新选题,若仍未通过,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因特殊原因需推迟者,本人申请,导师及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若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召开选题报告会。
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各学科组根据学校要求的时间集中组织,以面试答辩形式公开进行,一般不迟于入学后第四学期完成。中期考核的考核内容和成绩记录共分为四个部分,即思想品德和科研诚信、课程学习、学术素养和论文中期进展。四个部分中有任何一部分考查为不通过,即为中期考核不通过。其中“课程学习”、“学术素养”和“论文中期进展情况”三部分成绩加权后为中期考核成绩。研究生应按期参加中期考核,因特殊原因确需推迟,本人申请,导师及相关部门审核同意。中期考核第一次未通过者,可在6个月后重新考核一次,再次考核不通过,予以退学处理。同时执行当年中期考核成绩排序、评优评良。因疾病等非主观原因延迟参加中期考核,其中期考核成绩纳入考核当年的成绩排序,补考核通过者与其他原因未能按时参加者不参加评优评良。
3.专业实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须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严格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执行。研究生应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完成临床培训轮转,通过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规定的各科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综合考核,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4.预答辩:学位论文“双盲”抽检前必须由导师负责组织预答辩,第一次预答辩“不通过”者,继续学位论文工作1-6月后再次预答辩,通过者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双盲”抽检。
5.相似性检测:参加同济大学规定的学位论文“查重”检测,检测报告中“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总文字复制比”等参数小于预警线,导师审核查重报告无异议的,认定为本次查重通过的,方可进入盲审阶段。
6.评阅:学位论文全部实行双向隐名评审,每名研究生答辩前有2次盲审机会。隐名评审要求及评议结果处理方法按照学校的规定执行。评阅组织及程序按照《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评阅规则由各学位分委会根据学校有关要求制定。
7.答辩: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完成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的临床轮转并通过各科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学位论文经导师严格审核达到临床医学硕士论文质量要求,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医学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审核通过。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组织、答辩审批、答辩过程,以及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的规定请参见《同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同济大学研究生管理补充规定(暂行)》、《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同济大学学位论文选题评阅答辩工作规范》以及医学院发布的答辩相关细则和要求。
8.学位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原则,研究资料和数据可以溯源。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同济大学相关规章制度处理。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照同济大学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十、预警、分流与退出机制
基于学校和学院相关培养管理规定,完善研究生学业预警和分流退出机制。根据学生培养实际定期进行学业预警,统筹考虑课程学习、选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环节考核结果,对首次考核不合格或排名末位的学生进行学业预警,并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学生实施分流退出。
1.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外,硕士生在学期间累计多于三门(含三门)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予以退学处理;
2.论文选题或中期考核两次不通过者,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
3.学制内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予以退学处理;
4.研究生培养期间,因个人原因终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学籍同时自动取消。
十一、毕结业申请
学习期限届满前,研究生应以毕业、结业、退学的形式之一结束学业,申请条件和程序按照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十二、说明和备注
1.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中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论文选题、同济高等讲堂必须在中期考核前完成;
2.学位论文选题和中期考核相距时间不少于2个月,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相距时间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3.同济高等讲堂是指由研究生院、各学院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研究生应在中期考核前听取不少于16次的纳入同济高等讲堂管理的学术讲座;
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6学分(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的临床轮转,各科出科考核合格、年度考核合格,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5.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学生的学位论文必须根据预答辩意见,评阅专家意见,答辩委员意见及“双盲”评审意见认真修改并由导师最后审阅通过后方能提交申请学位;
6.本方案未尽事宜按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规定执行。
十三、课程设置列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编码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分组 |
备注 |
公共必修课 |
CMA6001 |
200029500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0 |
32 |
春秋季 |
|
|
SFS6813 |
2090187 |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英语 |
3.0 |
48 |
春秋季 |
|
|
专业必修课 |
MED6008 |
20002550035 |
临床指南解读与实施策略I |
3.0 |
48 |
秋季 |
|
|
MED6009 |
20002550037 |
全科临床诊疗决策 |
3.0 |
48 |
秋季 |
|
全科医学专业选择 数智化课程 |
MED6102 |
2110319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0 |
48 |
春季 |
|
|
MED6401 |
2110321 |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知识考核 |
4.0 |
64 |
春秋季 |
|
|
MED6404 |
2110365 |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考核 |
2.0 |
32 |
春秋季 |
|
|
专业选修课 |
MED6007 |
20002550036 |
临床指南解读与实施策略II |
3.0 |
48 |
秋季 |
|
|
MED6003 |
2110010 |
医学文献检索与应用 |
1.0 |
16 |
春秋季 |
|
|
MED6004 |
2110240 |
医学科研设计与选题 |
2.0 |
32 |
春秋季 |
|
|
MED6005 |
2110361 |
专业英语 |
2.0 |
32 |
春秋季 |
|
|
必修环节 |
ESE7001 |
20002020001 |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
2.0 |
32 |
春秋季 |
|
|
MED6405 |
2110364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 |
6.0 |
0 |
春秋季 |
|
|
GST6001 |
2900002 |
选题 |
1.0 |
0 |
春秋季 |
|
|
GST7001 |
2900012 |
同济高等讲堂 |
2.0 |
32 |
春秋季 |
|
|
GST6002 |
2900013 |
中期考核 |
0.0 |
0 |
春秋季 |
|
|
录入人:赵一丹
负责人:郑加麟
教学院长:宋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