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工作新闻 >> 正文

【十院】一系对外交流实践系列分享之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发布时间:2013-04-08 13:30:53 点击次数:


交流学生:
    姜升立(右一),男,临床一系05 级临床七年制学生,颜艺(左一),女,临床一系07级临床五年制学生,于2011 年7 月至8 月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交流学习,实习科室:心内科,肺科,胃肠外科,麻醉科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UCD)位列全美国48名,可以说医院本身的整体实力非常雄厚,各个临床分支科室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次UCD为我们安排了4个轮转科室,包括心内科,肺科,胃肠外科和麻醉科,一半内科一半外科的轮转让我们感到安排十分周到,学习的内容自然也多,以下就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做一一叙述。
门诊的区别
    在门诊学习的时候会发现每种疾病都会有相应的宣传资料,文字讲解配合彩图,读来十分精致易懂,一本本装订成小册子。病人可以随意领取,这些资料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预防、治疗、预后,如果是需要手术,会有非常详细的手术方法和利弊解释。病人阅读了之后可以对自己疾病有个大致的认识,也省去了医生反复对病人进行解释的过程,可谓十分效率和人性化。
    谈到病例,美国病人看病之前都会先和门诊的工作人员见面,被问及一些基本的问题,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的症状,平时服用的药物等等,随后会拿到一份表格,表格上是国内学过的系统回顾的所有内容,由病人自己填写,所有完成后才见到医生。医生根据手头的这些文件再结合做过的实验室检查问病史查体,这样一来工作效率就非常高,通常也就不太容易遗漏和疏忽。美国的病例中包含大量缩写,这些缩写通常没有办法用字典查到,甚至只有专科医生知道,医学生刚来也会觉得困惑,所以这就需要长期大量的词汇积累才能慢慢看懂。此外,美国医生对于病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十分强,他们有专门的课程学习来保护隐私,看过的病史如果不需要了,会第一时间放入碎纸机,我们也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病例。
医院的区别
    UCD医院是当地较大的公立医院,有400张左右的床位,其中有100多张是重症监护床位,这与国内完全不同。国外的病人很不喜欢住院,一方面在于费用,一方面可能考虑隐私问题,而且住在医院他们也觉得更容易感染。所以美国医生也尽量不让病人住院,手术前的准备都是在家里做的,手术完之后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当晚就回家,康复都是在家做。住在医院的大部分都是重症患者,加上在美国感染性疾病本来就很少,所以他们的住院率相比国内真的非常低。
UCD医院手术室里有48个手术室,每天有大量的手术进行,手术的质量上比国内整体高,有很多国内没有见过的手术,腔镜手术占了非常大一部分,还有一些移植手术。这次去还看了大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这是国内从没见过的,国外医生运用达芬奇机器人的领域十分广泛,不仅是国内熟知的前列腺根治术,同样也有gastric by-pass,妇产科,甚至是疝气手术。除了机器人,国外的大型医疗设备并不一定比国内先进,甚至也有不如国内的情况,但却在许多细节性的“小道具”上体现出硬件设施的先进。比如外国医生做手术时并不需要实习生拉钩,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支架,能提供各种方向的拉钩,这样就省去很多人力,实习生也有更多的空间去学习手术。此外,他们有一个类似滑轮的搬病人装置,非常简单,但省去了拉床 单抬病人的过程,病人移床就变得十分便捷,医生麻醉师也不用付出很多体力。诸如此类的小设备非常多,加上各类电梯走道精心设计才能慢慢发现人性化的真正存在。
再说说美国的医疗体系,交流过程中我们得知UCDhospital是一直亏本的,因为公立医院的急诊收进来不管任何条件都给病人诊治,花去几十万美元十分正常,但最后不付账医院也没办法。相对来说私人诊所就截然不同,主要以盈利为主,服务也相对较多,检查治疗无需等待很长时间,但私人诊所医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大医院的学术讨论中,医术提升的机遇不如公立医院的医生。
医生的区别
    大家也许都知道,在美国只有最出色的学生在可以上医学院和法学院,他们能力究竟强在哪里,我想有这么几点。第一,毋庸置疑一定是学习能力,只有成绩最顶尖的学生才会被学校批准上医学院,每年还会面临被淘汰。我们遇到的医学生演讲能力都非常出色,在每天进行的presentation中,他们都能像教授一样的给大家讲述他们查到的资料,讨论的病例。第二,美国医生的工作制度。在外科轮转的医学生,每天规定早晨4点半必须到岗查房,6点半向住院医师汇报,主治医师每周只会查一次房,病房的事情都是交给住院医师的,如此也看出住院医师能力之强。美国的医学生不仅要跟着主治医师上手术,手术结束之后还要回病房进行查房,之后在完成病程的书写,可以说工作强度十分之大,有时候甚至没法回家睡觉。高年资的住院医师,通常手上还有很多固定的门诊病人,必须在每月不同的时间里约见他们一次。这里的外科主治医师每天除了手术之外也需要完成不少的书面工作,这与国内不同。内科相对来说要轻松一些,因为不用手术节省了大量时间,主治查完房后会提出大量的问题给医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仍然找不到答案就作为课后的作业。所以每个医学生一天工作结束后都会有很多问题要回家在网上查阅,第二天分享给同组的医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家每天都在不断学习进步,不仅是学生,高年的住院和主治都能得到提高。
教学的体会
    UCD会有不同类型的讨论课针对不同级别的医生和不同的科室:专为高年资的fellow设置的的内容专科性非常强而且深入,医生通常会准备一些精致的少见病例供大家讨论,对低年资和我们这样的交流生可能就比较难参与其中;针对全院的讨论有空的医生都可以参与其中,每周约一次,主要以病例讨论为主,通常这样的课程非常有逻辑性,参与的人数会非常多,有时甚至会有病人来旁听;其余多数讨论课都是在科室小组里以医学生汇报为主,上级医生指导为辅的课程,这样的讨论几乎每天都进行。总体的感觉是国外的讨论课互动性很强,演讲同时,下方不断思考提问,虽然会打断演讲,但气氛很轻松,教授不会有架子,不仅对于年轻医生相对简单的问题耐心解答,也会不耻下问。我们试着以一次3年级医学生的讨论课内容来具体展示他们的教育。美国3年级医学生相当于我们医学生4年级,刚刚上临床进行见习的学生,他们每周有一天下午会进行一次group discussion。每一个小组约有10人,时间是下午2点到5点。每一个小组配备一个主治医生和高年住院医师作为指导,在医学生中也会选出一位主席来组织学习工作。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check in的环节,学生非常随意的说说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奇闻异事,心情体会,内容没有任何限制,可以畅所欲言,几次下来我不由感受到美国学生思想的开放和思维的奇特。等学生说完,老师会进行一定的点评,内容有关学生在临床上的处事方法,思考方法,也可以说些自己的经历和对医疗的看法。整个过程十分轻松,时间是1小时。随后就开始了正式的讲课内容,先由主席组织学生把课堂前布置的问题进行汇报,学生汇报的内容通常十分深入,都是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在课堂上分享,主要以presentation为主,每次大约有4-5个学生汇报,总时间在1小时左右。接下来进入一个多媒体教学的环节,大家在UCD官方网站上学习当天课程的教材,动画文字表格都十分生动具体,并且结合了很多病人采访的视频,让学生对疾病有十分直观深入的认识。学习结束后大家会再次对这个环节进行讨论,发表对疾病的认识理解,对不同患病案例的讨论,时间30分钟。随后进入一个模拟病人的环节,这个环节中会请到专业的演员作为病人给同学问病史查体。模拟病人接受着专业训练,每年为每一批医学生服务,对答症状的表演都十分专业,甚至比我在临床上见到真实的病人还要具体。此时选出一位学生负责整个问病史查体过程,其他学生在他完成之后对他进行一一的点评,给出他们自己的建议。最后老师在总结其中的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并布置下一堂课的准备内容。到此为止,一场讨论课结束,虽然长达3小时,但我们丝毫没有觉得疲劳,从头到尾都十分投入,课程的安排十分新颖合理,让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内就能掌握对疾病的认识。这与国内讲课式的教学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这里,学生更多的是以主动的方式去查阅资料,去搜索自己想要的知识,所学到的东西也比课本上更新,掌握的也更加牢固。
文化生活的体会
    最后再说说在美国的一些生活经历。在到达美国的前几天总是有很多让自己觉得惊讶的事情发生,首先让我感受到的就是美国人的热情。就比如第一天下飞机我们找不到短驳车的停车场,只好去机场问讯处,两位老太太反复给我们打电话查询,最后还拿出自己手机给我们打,让我们很感动。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另一天,我们迷路了,结果问了很多老外,他们自己不清楚就问别的街区的邻居,一定要帮到你解决问题为止。随后就是礼仪,走在美国的路上,每当要马路,路上的车早早的就会停下来等你过,早晨出门,走在路上大家虽然不认识却会互相问候,让人觉得彼此都很客气友好。
    总体来说,在外学习的2个月让我们收获很大,无论在专业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有很直观的体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会有很多正面的影响,加之建立的深厚友谊,游历的国外风情,都铭记于心,可以说是大学生涯精彩的一笔。
(以上根据两位交流生提供资料整编)

 



Copyright  2017 同济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医学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